隆起隔贻贝

Septifer excisus   Wiegmann
   

  364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描述 贝壳中等大小,壳质极坚厚,多呈长三角形或半圆形。两壳相等或略不等,壳两侧不等。壳面极凸,多数个体壳宽大于壳高。壳前端较细,后端宽圆。壳顶尖细,位于贝壳的最前端;腹缘弯入明显;背缘与腹缘在壳顶形成一锐角后,呈抛射状伸向后方,故整个背缘呈弧形;壳后缘呈圆形,多数较厚。壳面自壳顶向后腹缘有一条高高的隆肋,将壳面分成上、下两部分:上部宽大,斜向背缘;下部较小,弯向腹缘,且与上部面垂直,故两壳闭合时形成一个较宽的心形平面。生长纹分粗、细两种,细纹不很明显,粗纹略凸起,排列距离不等。整个壳面被有放射肋,放射肋与生长纹交织成颗粒状;近壳腹缘处放射肋较细,背缘及后缘的肋较粗;肋间距离较窄,且分叉。壳表多呈淡黄褐色或驼色,多数壳顶附近及前腹缘色较浅,但壳色常有变化。贝壳内面呈蓝紫色,近腹缘处常呈灰白色,略具珍珠光泽;壳顶下方具有白色小隔板;隔板中间凹,多呈弯月形;韧带细长,呈褐色;韧带脊较宽,呈白色。肌痕明显、前闭壳肌痕位于隔板上;后闭壳肌痕与后足丝收缩肌痕相连接,光滑而略凸。壳内缘具有排列整齐的细缺刻;由壳表卷入的角质狭缘呈黄褐色、半透明。足丝孔细长,较明显,位于前腹缘。足丝细丝状,黄褐色、较发达。

生物学

鉴别特征 贝壳中等大小,壳质极坚厚。壳形较长,多数个体壳宽大于壳高,有的稍近半圆形。壳顶较细,位于贝壳的最前端。壳面极凸,被有细放射肋,肋多呈小粒状。壳表呈淡黄褐色或紫黄褐色,有时壳后端有极少数细黄毛。贝壳内面呈蓝紫色;肌痕明显,光滑而凸起;壳顶下方具有白色小隔板;多数隔板呈弯月形,极明显。

生境信息

生态习性 暖水性种,对温盐度要求较高。为珊瑚礁动物区系中的常见种。主要栖息在潮间带中区及低潮线附近,终生营附着生活,它以发达的足丝附着在岩石、贝壳或珊瑚礁上。此贝也有群栖的习性,常密集在一起生活。由于它的贝壳表面具放射肋,较粗糙,常被石灰虫、苔藓虫及水螅等动物附着。繁殖季节在春夏季。

国内分布

地理分布 国内分布于浙江省的南麂岛,福建省的厦门、东山,广东省的南澳岛、海门、闸坡,海南省的新村和三亚,西沙群岛的金银岛及南沙群岛,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企沙、涠洲岛、东兴;国外分布于日本伊豆以南,关岛,联合岛,越南宫道尔,印度洋,亚丁,红海,奥博克,吉布提及丕林岛。

经济意义

经济意义 这种贻贝也和其他贝类一样,肉味较鲜美,营养较丰富,可供食用。但它在我国沿海产量不大。贝壳较坚厚可做工艺品的原料,或做混合铒料及饲料或烧石灰等。